快捷搜索:  

专访林育智:sora是器材,不会庖代人类

"专访林育智:sora是器材,不会庖代人类,这篇新闻报道详尽,内容丰富,非常值得一读。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 账号设置我的关注我的收藏申请的报道退出登录登录搜索36氪Auto数字时氪将来消费智能涌现将来城市启动Power on36氪出海36氪研究院潮生TIDE36氪企服点评36氪财经(Finance)职场bonus36碳后浪研究所暗涌Waves硬氪媒体品牌企业号企服点评36Kr研究院36Kr创新咨询企业服务核心服务城市之窗行政部门服务创投发布LP源计划VClubVClub投资机构库投资机构职位推介投资人认证投资人服务寻求报道36氪Pro创投氪堂企业入驻创业者服务创投平台 首页快讯资讯推荐财经(Finance)科技(Technology)创新浙江最新创投汽车(Car)企服专精特新直播视频专题活动搜索寻求报道我要入驻城市合作专访林育智:Sora是工具,不会取代人类文娱价值官·2024-02-19 18:51关注距离贾维斯和星期五,还很远。

OpenAI于2月15日发布了首个视频生成模型Sora,并展示出几段文生视频的演示短片,马斯克当天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这样表示:gg humans(人类认赌服输)。

虽然AIGC已不新鲜,但Sora相比以往的视频模型优势更突出,它不仅对文本理解更为深刻,能准确呈现关键词的画面,还能在一个生成的视频中创建多个镜头,准确地保留角色和视觉风格。此次,Sora之所以获得巨大的关注,还因为它能理解复杂场景中不同元素之间的物理属性和关系,正确呈现出它们(They)在物理世界中的存在方式。OpenAI将这个大模型称作“能够理解和模拟现实世界的模型的基础”,相信其能力“将是达成AGI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这些作品能够看出,Sora不仅能根据文字指令创造出既逼真又充满想象力的场景,而且这样的1 分钟视频还是一镜到底的。以目前(Currently)释放出的作品看,这些视频中,主演、背景人物,都达到了惊人的一致性,各种镜头随意切换,人物保持了稳定性。瞳孔、睫毛、皮肤纹理,动物的毛色、动作、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逼真且嗅不出浓重的 AI 味。

几天来,几乎所有自媒体都将Sora带来的变革指向影视行业,甚至有标题直接做出“电影(Movie)人将集体失业(Unemployed)”的判断。对此,文娱价值官希望(Hope)通过对科影融合常委会林育智副主任的对话,带给影视从业人员和读者更多维度的思考。

采访人物介绍:林育智:祖国科普作协科学与影视融合专委会常务副主任,曾任《独行月球》《三体》《流浪地球2》等科幻影视作品的科学顾问,并一直致力于推动祖国科影协作发展。

林育智

01 “还没有哪种生产工具取代人类”

W(文娱价值官,以下简称W): 首先,您看到Open AI发布的Sora视频后,有怎样的观感?

林(林育智,以下简称林):既开心又失落。

开心的是基于语言模型范式的视频模型居然这么快就来了,失落的是它不是按照我们(We)最初构想的样子达到了我们(We)想达到的效果。网上有很多人说它“世界模型”“理解物理规律”,其实都不算正确解读,它依旧是那个完全不与人类惯性思维一致的“语言模型”。

W: 目前(Currently)很多评论以“内容创作者要失业(Unemployed)”为题,您作为与AIGC距离最近的人,认为AI真的正在取代人类?它最先取代的将是哪些具体工作?

林:我们(We)无法从将来得到答案,但我们(We)可以从历史(History)中得到一些解答。

我们(We)可以简单把这个问题换成“历史(History)上是否有某种生产工具的诞生,取代了人类?”

答案很显然是:没有。

相反,每一次生产工具的升级带来的生产力提升,都让人类更加繁荣昌盛。当年英国(Britain)的手摇纺织工人(Worker)焚毁机器,并不妨碍自动化机器轰鸣着碾开一个新时代。

很多人过高地评价当下某个AI新进展的作用,却忽视了AI在润物细无声的几十年里带来的巨大影响。比如在航天领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两弹一星”元勋、“863”计划倡导人之一杨嘉墀先生就提出了“空间智能控制”的方向,如今我们(We)太多工业和民用领域受益于它。

所以,如同其它领域的科学技术新突破对现实世界的影响一样,AI不是取代哪些工作,而是会创造出新的工作和新的可能性。

02 “郭帆每天四五个小时研究AI应用”

W: 哪些工作在百年内,AI无法做得比人类更好?

林:科学技术某种意义上进展缓慢,某种程度上却又在加速朝着普通人越来越无法理解的方向飞驰而去。如果单从某项单项能力上,人类从来都不占优势,很多认为人类不可战胜的领域,都可能会如同围棋一样尴尬。

哪怕是最疯狂的想象,也无法准确预估几十年后的世界,若干年后,不懂AI也许会慢慢无法理解这个世界。

真要论哪样能力百年内AI无法做得比人类更好,那可能是“让人失望”这件事。

W: 不少影视界朋友(Friend)认为,Sora对科幻类型影视作品是最大的利好,作为科影融合的核心人员,您如何解读AIGC发展给科幻题材带来的改变?

林:从ChatGPT开始,很多文本创作、影视创作团队就已经在用它提高生产力了,随着文本驱动图片生成、驱动视频生成的质量越来越高,由不得大家不重视,比如科幻导演郭帆就一度每天四五个小时在研究AI的各种应用。

郭凡导演的朋友(Friend)圈

目前(Currently)肉眼可见的是,短视频(Short Video)领域会迎来大量的内容涌现。就如同带着摄像头的电话忽然闯入了单反相机统治的时代一般,很多专业摄影师可以一眼看到电话拍照的不足与局限,但并不妨碍普通人开始研究怎么用电话拍出好照片。

一旦某个领域的成本被降下来,比如一向被误认为“必定高成本”的科幻影视制作,大量低成本且看起来比五毛特效好许多的内容涌现,似乎会是一个短期内的可能。

但如同智能电话普及了多少年了,优秀的摄影师依旧还是那么少,大师级作品依旧那么少,所以,还是先别让AIGC承担不属于它这个年纪的重担吧。

W: 您早在2017年大胆设想过人工智能给电影(Movie)带来的颠覆性创作方式,那么您是否满意目前(Currently)Sora的创作水准?

林:哈哈,也不敢说是预测,2017年我刚带队调研科学技术和电影(Movie)融合路径课题时,作为一个对电影(Movie)行业一无所知的小白,问了太多小白问题,有一天被电影(Movie)人反问了一句:“林老师(Teacher),您认为将来电影(Movie)应该是怎么做出来的?”

我当时的回答是:“将来的电影(Movie)制作,就是主创团队坐在超级算力计算机面前,一群人商议着输入一段文本,交给AI处理,大家喝咖啡等着电影(Movie)输出,然后大家修修改改。”当时是真的迎来了善意的哄堂大笑。

林育智在论坛上发言

Sora的出现也并不能缓解当年的尴尬,因为我认为的将来高质量的电影(Movie),是基于虚拟制作和云平台的AI辅助创作模式,依然是需要大量数字资产(虽然是AI辅助),然后现在的主创团队——制片人、导演、编剧、视效、灯光师等等依然是不可缺少的(至少他们(They)的专业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只不过AI优化了流程,强化了他们(They)的个体力量。

因为,电影(Movie)从来不是简单的画面和声音的组合,它是我们(We)的情感共情与共鸣,是我们(We)和这个社会(Society)的人文思辨,是一段脱离于这个世界的沉浸。

Sora,可能者说只靠Sora还远不足以迭代出这些。

当然,Sora从来也不会按照“电影(Movie)”去对标和生长,它是一个新物种,也必然衍生出新艺术,我们(We)热烈地期待人类诞生出一种全新的艺术,那才是AI应有的荣耀!

《沙丘2》受技术加持画面惊艳,更因故事直抵人心备受好评

W: 您认为,AI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吃剧本,吐电影(Movie)”还有多长时间的发展期?

林:吃剧本,吐电影(Movie),如果只是简单达成这一点,应该很快很快很快了,也许ChatGPT的下一个大版本出来,就足以翻天覆地了。

W: 您是否用Sora创作一段视频?可能用其它AIGC进行(Carry Out)创作体验?AI是否达成了您的想法?

林:还没有用Sora创作过视频。其它AI工具,确实在过去的一年里给了我很多帮助,提高了效率,满足了好奇心,但也仅此而已,距离我们(We)真正想要的贾维斯、星期五,还很远很远。

希望(Hope),有生之年吧。

03 “将来占领人类生活(Life)的只有两样”

W: 您今年(This Year)会参与哪些影视相关的项目、作品?

林:2024年,大家期待一下《球状闪电》吧!

W: 在科影融合经验中,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林:来自科学界和电影(Movie)界,这两个最有创造力的两群人碰撞在一起诞生的东西,每一次都会让我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看着科学家和其它领域的科学家、科学家和电影(Movie)人一起工作,有时候光看他们(They)吵架,都会觉得很开心。从《独行月球》到《三体》电视(Television)剧、《流浪地球2》,科影融合的这些代表作带着不同于同时代其它作品的独特精神气质,会让人露出老父亲的笑容。

W: 一个较为个人的问题是,您在距离科学很近的地方,见证技术带给人类的职业颠覆,那么您会让您的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专业?让孩子选择怎样的学习方式(方法)?

林:将来占领我们(We)生活(Life)的,一定有两样东西:充满科学先进性的艺术,充满艺术气息的科技(Technology)产品。

作为一名科技(Technology)工作者,肯定是希望(Hope)“当一名科学家”成为更多祖国孩子的梦想(Dream),我们(We)也在努力(Effort)让科技(Technology)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

作为一名父亲,一直希望(Hope)自己的孩子能有更好的通识培育,对这个世界的自然(Nature)与人文有着基本认知。多阅读,多看纪录片!这既是对孩子的期望,也是对自己的勉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文娱价值官”(ID:wenyujiazhiguan),作者:刘娜娜,编辑:美圻,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12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文娱价值官特邀作者10收  藏+11评  论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微  博沉浸阅读返回顶部参与评论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登录后参与讨论(Discuss)提交评论0/1000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格力电器还是董明珠说了算为什么贾玲可以靠自律走向成功(Success),你却不行?​“打工皇后”苏姿丰的财富增长潜力还有多大?王小川还是不甘心黄光裕“舍身”,国美金融能否“成仁”?7000亿,孙正义要搞出超级AI独角兽“股神级”证券大佬“栽”了国内挣钱国外花?云南富豪李晓明家族卷入风波最牛华人投资家“浮出水面”最新文章推荐北美鞋服GMV第一的“亚马逊爆品王”,要过苦日子了从薛之谦录屏,学习公关怎么做舆情预判高合之困,行业之困2024春节数据体坛:流动的春节,不息的生意消费电子狂卷春节营销:华为「力大砖飞」,小米OPPO各显神通OpenAI首席科学家Ilya离开OpenAI了吗?春节消费数据全面超越疫情前90后清华学霸,创业一年估值25亿美元格力电器还是董明珠说了算三年亏76亿,小镇青年能帮网红店撑起IPO吗?文娱价值官特邀作者

纵观文娱产业风云变幻,探寻文娱商业价值,深耕高品质原创报道

发表文章240篇最近内容专访林育智:Sora是工具,不会取代人类1小时前营销迭代期,剧集出圈“卷”出新花样2024-02-01“男女通杀”男频剧,下一个市场爆点?2024-01-26阅读更多内容,狠戳这里下一篇腾讯网易开年“龙虎斗”,究竟谁赢麻了?

腾讯广积粮,网易高筑墙

1小时前

热门标签点网众筹融资物权众筹te国人币对美元汇率carbon深圳卫视深港沪港通电子展陈列师大事件卫视短期投资现金等价物yeezysloggi八佰伴德隆系电子表格任务计划王旭华立华立技师学院lgd战队h5游戏(Game)模糊控制控制理论模糊理论模糊算法关于36氪城市合作寻求报道我要入驻投资者关系商务合作关于我们(We)联系我们(We)加入我们(We)网站谣言信息举报入口热门推荐热门资讯热门产品文章标签快讯标签合作伙伴鲸准氪空间富途牛牛企服点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领氪36氪APP下载iOS Android本站由 阿里云 提供计算与安危服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未成年人保护举报电话:010-89650707 举报邮箱:jubao@36kr.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2011~2024 首都多氪信息科技(Technology)有限公司 | 京ICP备12031756号-6 | 京ICP证15014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6099号意见反馈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将来36氪鲸准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Technology)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

专访林育智:Sora是工具,不会取代人类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赞(408) 踩(13) 阅读数(3718)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加载中......
发表评论